【热门】《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本文是梁衡的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前,我在网上搜集这篇课文的教学资料,幸运地找到了居里夫人的演讲和她与居里一起提炼镭的原始视频。课堂上,我以居里夫人的演讲视频导入课题。黑白片,真实的人物与场景,会场上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出场不约而同地起立致敬,并且报以久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这震撼场面使同学们对居里夫人的肃然起敬,带着敬佩与疑问全神贯注地走进课文的学习。
这节课,我以“美丽”为线索,重点研读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她美丽的容貌,二是她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抓重点语句感悟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朗读、议论、交流,展开想象,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
4、注重拓展深化感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学习他们对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2《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与同类的文章相比,所不同的是全文以“美丽”统领,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考虑的:先通过图片和文字感受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再设置疑问——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能够跨越百年?除了美丽的容颜,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找到“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个句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为了有助于学生体会一百多年前居里夫人的工作情景,我插入了电影片段,并结合文字分析理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顾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被烧伤的危险。再引出“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句话,趁机给学生讲解经过几万次提练,从成吨的工来废渣中提练出的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而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是如此美丽的!接下来,为了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美,出示两段文字对比,体会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容貌上的变化,补充资料: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练镭,慢性中毒得了恶性白雪病,从而体会居里夫人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无疑也是美丽的。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名利也是一种美,在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从文中了解居里夫人一生获得的荣誉,她是如何对待的?再补充了资料,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放弃了成为百万富翁机会,这位伟大的女性淡泊名利,一生想着科学研究。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丽吗?最后播放居里夫人的演讲片段,让学生理解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上下来,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多,这肯定和我的引导有关系。
2.在设计问题上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理解体会,我还是引的太多,说得太多。
3.备课还是不到位,使得课上前松后紧,尤其是时间安排上不佳,以至于拖堂七、八分钟。重点段也应该多品读、感悟。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3《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孩子们情感。尽管教师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孩子,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生活。
仔细分析原因有三:
1、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计不足。没能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区激励。
在刚刚开课的时候,想让孩子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没想到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显然被我的问题问住了。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期待中的反应。只好自己将对课题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试图暗示他们面对一个陌生的课题应该有自然产生疑问的习惯,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2、内容容量过大,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态。所以没有给学生留更多时间阅读、思考。
尽管一再告诫自己课堂节奏应该按着孩子课堂的发展韵律来把握,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老师们上公开课时的求全求美心态。可见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难改变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仍然是来自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显高于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尽管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可是把这一理念转变到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的深刻认识,是上这节本课对于我而言极珍贵的价值。
如何创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点。前路漫漫,尚需不断思索。最关键是必须根植课堂,大胆实践,以研究的心态面对课堂教学的开放。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也有几点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
1。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是用心地倾听孩子的发言,并及时给予了评价。
2.在布置孩子们自己阅读时,真正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感受。认真地观察了孩子们边读边划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们的也现状,然后有针对对性地请这些孩子起来回答。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信心。这应该是关注学情的具体体现吧。
3、尽管孩子们不能用丰富发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 ……此处隐藏3791个字……夫人在发现镭和研究镭的过程中,才损害了健康与美丽;而并非失去了健康美貌之后才再去发现探寻镭。可以说自己把这种本末的关系弄反了,这既不符合学生的的思维规律,也不符合教学规律。这又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处理了几句,但对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则采取了回避态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是直接描写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的句子,这一句直击主题,这一句没有处理是非常失误的。如果这一句处理得当,主题会进一步深化,也会无形中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
课文中没有指明镭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的感受非常单薄,如果能够补充镭的应用,居里夫人一生所获荣誉等相关资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一点我虽然想到了,但是在备课时也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上完学生已经对居里夫人充满了钦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认为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而失去了健康美丽甚至是生命是不值得的。所以如果布置学生阅读《玛丽.居里传》会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居里夫人,这样他们就会真正理解和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了。
牟校长在评课过程中反复提到了一词“打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一节好课是要经过无数次的打磨的。。 “我踩到荆棘,才晓得它不是花朵。”这节课中的许多地方是自己精心设计的,如果不讲,不能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好的。讲课不能怕讲得不好,不能怕错,只有错过了,经过尝试才能知道如何讲是对的,是好的。打磨过程中必须有取舍,把自己精心设计的环节去掉,真有不舍的的心情!但这正体现了我们对一节课的“打磨”。“打”是打造,打造自己的风格,也是打倒,打倒自己认为精彩但其实不好的设计。正如《诗经》中所提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有做到一次次的切磋琢磨,才能把一块顽石变成美玉,才能把一节课打造成精品课例。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想一个师者也要经过一次次的磨练才能把课讲好。完美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走在一直追求完美的路上!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9这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
一、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
据课题质疑,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日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读完后,都能说出描述居里夫人容貌美的句子,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我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
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我觉得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可是,它是有道理的。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本事。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忙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本事。
三、删繁就简,开放课堂
对于这样一篇长课文,要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检查预习,显示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得舍弃。这一课的字词没有难读的,就把检查生字词这一环节去掉。检查朗读全文也不现实,所以,我让学生读那些自我认为难理解的句子。如果这些难理解的都通了,那其他的肯定也不成问题了。节省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充分地深入去阅读,去感悟,去体会。所以,课堂上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很打动人心。
当然,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一、点拨提升不到位。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有些地方方向是对的,可是,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所说,那层窗户纸没有捅透。捅透了,就会豁然开朗。还有最终对主题的提升,应引导到对课题更深入地理解,“这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由于最终时间有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解决完学生刚上课时质疑的问题。这样,就使课堂显得不够深入。
二、朗读少了。虽然有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但总体上朗读少了。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好像,我一向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师生、生生的对话。其实,朗读也是在表达情感,也是思维发展的延伸,也是在和文本对话。今后必须经常提醒自我!
三、面向全体,做得不够。因为对教材、对课堂不能做到游刃有余。难免会把精力放在课文中。关注到了那些沉默的学生,可是没有本事在立刻调整。这点要加强研究!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10《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教学效果。
教学完了之后,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课文学习不踏实,不透彻,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踊跃,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可能是以下原因。第一是文章篇幅较长,思维跳跃性大,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而且文字含义深刻的部分较多。第二是学生在预习不充分,整体快速把握课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是教学时间不够用。第四是教师教案不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关注到学生身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当中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感悟理解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到底是完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主汇报交流,还是有老师牵着走,根据老师设定的程序,一步步理解,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由于本课前后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教学时我为了放手学生,让他们自主汇报,学生回答的比较乱,需要及时调整,还有就是找不出来,也需要引导。浪费了不少时间,教师的教学机智受到极大的考验,感觉不能应付自如,该深挖或品读的环节处理不到位,在时间不多时百便草草收兵。
所以这一环节,在学生汇报前可以稍作引导,让他们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汇报,这样一步步的水到渠成,可能就轻松多了。还有,就是要充分预设出各种情况,以便灵活应对。
三、教师素质。
教师的课堂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还需不断的锻炼,总结,提高。
总之,“教而后知不足”,课堂中还存在许多的困惑和缺憾。惟有自己不断的反思、学习、改进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更实、更活。恳请同行们结合我的教学多提指导性的建议,谢谢!